一般認為酸化劑主要應用于仔豬效果較好,而對生長育肥豬的效果不顯著;在母豬飼料中使用酸化劑可以阻斷母乳中大腸桿菌的垂直傳播。對于生長育肥豬使用酸化劑效果不顯著可能與所選用的酸及酸的處理方式有關。常規(guī)酸化劑無法過胃進入腸后段進行殺菌。若要減少腸后段病原微生物的增殖,酸化劑需要經過包被處理,但經濟成本成本也隨之增加。
而二甲酸鉀自然包被,無需加工就能過胃進入腸后段進行殺菌抑菌。二甲酸鉀不僅酸性強、而且在消化道中緩慢釋放,具有較高的緩沖能力,可以避免動物胃腸道酸度產生過大波動。
研究表明,85%二甲酸鉀以完整形式過豬胃而進入十二指腸。甲酸鹽在十二指腸的回收率為 83%,空腸前段為 38%,空腸中段為 17%。二甲酸鉀在酸性環(huán)境下釋放出來的甲酸則不易釋放出氫離子,從而有更多的甲酸分子進入腸后段發(fā)揮抑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