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機械主機主要由喂料、攪拌、制粒、傳動及潤滑系統(tǒng)等組成。其工作過程是要求含水量不大于15%的配合粉料,從料斗進入喂料絞龍,通過調節(jié)無級調速電機轉速,獲得合適的物料流量,然后進入攪拌器,通過攪拌桿攪動與蒸汽混合進行調質,如果需要添加糖蜜或油脂,也從攪拌筒加入與蒸汽一起調質,油脂添加量一般不超過3%,否則難于成形,經調質后配合粉料溫度可達64~85℃,濕度達14~l 6%。然后再通過斜槽經過可選擇的吸鐵裝置除去混在粉料中鐵雜質,最后進入壓制室進行制粒。
原料因素直接影響制粒的效果,淀粉含量較高的物料易被蒸汽糊,這些原料經過調質后,有一定的粘性,有利于顆粒成形。對粗纖維含量高的原料,添加一定量的油脂,在制粒時可以減少物料與環(huán)模之間的摩擦力,有利于物料通過環(huán)模,且成形后顆粒外觀較光滑。一般添加量1%左右,添加量過高,容易造成顆粒松散,如果需要添加較多的油脂,可以考慮制粒后噴涂,特別適用于生產高能量飼料。粉碎原料粒度決定著飼料組成的表面積,粒度越細,表面積越大,物料吸收蒸汽中水分越快,利于物料調質,也易制粒成形。從制粒角度來講,粉碎細,制粒強度高,但加蒸汽多,稍不留意易于堵機,且原料粉碎過細,造成粉碎電耗過高。粒度過粗,增加環(huán)模和壓棍磨損,制粒成形困難,尤其是小孔徑環(huán)模成形更難,并造成物料糊效果差,導致物耗高、產量低、顆粒含粉率高。因此,通常生產畜禽飼料,粉碎玉米宜采用2.5~3.0mm篩板,即能避免粒度過細的弊端,又飼料充分調質所需的粒度,利于減少顆粒的含粉率。另外要注重制粒前的混合均勻度,因為飼料配方組成復雜,各種原料比重差異較大,對于不同配方、不同品種,采用不同的混合時間,使混合均勻度變異系數(shù)達到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