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性能:
放電
(1)電池不宜放電至低于預定的終止電壓,否則將導致過放電,而反復的過放電則會導致容量難以恢復,為達到最好的工作效率,放電應0.05-3C 之間,放電終止電壓如下表1所示
(表1)放電電流和放電終止電壓
放電電流 (A) |
放電終止電壓 (V/ 單體 ) |
(A) < 0.1C |
1.90 |
(A) < 0.2C |
1.80 |
0.2C < (A) < 0.5C |
1.70 |
0.5 < (A) < 1.0C |
1.60 |
1C < (A) < 2C |
1.50 |
3C < (A) |
1.30 |
(2)放電容量
◆放電容量與放電電流的關系,圖1為FM、JFM系列 電池在不同的放電率條件下放出的容量,從圖中可看出,放電倍率越大,電池所能放出的容量越小。
◆溫度作用
電池容量亦受溫度的影響,過低溫度(低于15℃,5℉.)則會降低有效容量,過高溫度(高于122℉.50℃)則會導致熱失控并損害電池.
充電
(1)浮充(限制電壓,控制電流)使用: 浮充電壓2.25V~2.30V/單體,最大電流不得大于0.25C10,電池浮充電流調(diào)到小于2mA /AH.(25℃)。請參見表(2)。
(表2)充電方法與充電時間
充電方法 |
充電時間 (h) |
周圍溫度 ( ℃ ) |
恒壓充電 |
6-12 |
5 -35 |
恒流充電 |
6-12 |
(2)循環(huán)使用(充電即停,放完電即充):充電電壓2.4 V/單體,最大充電電流不得大于0.25C10.
(3)溫度補償電池在5~35℃范圍內(nèi)工作時,不必對充電電壓進行補償,當溫度低于5℃或者高于35℃時,建議對充電電壓作適當?shù)恼{(diào)整,調(diào)整標準為浮充時 干3mv/℃/單體,循環(huán)使用時干4mv/℃/單體(溫度以25℃為基準)。
(3)過充電
電池充足電后再補充電則稱為過充電,持續(xù)的過充電將會縮短電池的壽命。
使用壽命
以下因素將可能縮短電池的使用壽命:
★重復的深放電
★重復的淺充電后的深放電
★外界溫度過高
★過充電—特別是涓涓浮充充電
★過大的充電電流
★當充好電的電池如果長時間未使用,特別是在高溫環(huán)境下,將會導致自放電和容量的減少。
容量保持和儲存
l自放電
(1)當一經(jīng)充電之電池若經(jīng)長期儲存,則其容量將逐漸減少,并成為放電狀態(tài),此種現(xiàn)象稱為自放電,且這現(xiàn)象是無法避免的。即使電池未使用過,也會因電池內(nèi)部起化學及電化學反應而造成自行放電,現(xiàn)將鉛酸蓄電池的自行放電之情況分述如下:
A.化學因素 不論是陽板(PbO2)還是陰板(Pb)的活化物質(zhì),都需經(jīng)分解或逐步與硫酸反應(電解液),而轉(zhuǎn)變成較穩(wěn)定之硫酸鉛,這個過程也就是自行放電。
B.電化學因素由于不純物質(zhì)的存在,電池內(nèi)部會形成局部電路或與兩極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造成自行放電。力能電池電解質(zhì)因雜質(zhì)含量極低,因而自放電量非常小,這源于電池的超強保持特性。
(2)電池的自放電與儲存溫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電池放電后應立即充電,不可將電池在放電后長期擱置;不需要用的電池擱置一段時間后應進行重復補充電,直至容量恢復到儲存前的水平。
當容量僅為或低于額定容量的40%時(開路電壓25℃時低于6.3V/12.63V),應用均衡充電以使容量恢復。
常溫下應三個月一次對電池進行補充電,(補充方法請參見表3)低溫下電池可儲存更長的時間,例如電池儲存于15℃,無潮濕,干凈及無陽光照射的地方,在進行必要的補充電前,可保持12個月以上。
電池特點:
·采用電池槽蓋、極柱雙重密封設計,確保不漏酸。
·吸附式的玻璃的氧復合效率有效地控制了電池內(nèi)部水分的損失,因此在整個電池的使用過程中無需補水或補酸維護。
·安全可靠,特殊的密封結構,阻燃單向排氣系統(tǒng),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chǎn)生泄漏,更不會發(fā)生火災。
·使用計算機精設計的低鈣鉛合金板柵,最大限度降低了氣體的產(chǎn)生,并可方便循環(huán)使用,大大延長了電池的使用壽命。
·粗壯的極板、槽蓋的熱封黏結,多元格的電池設計使電池的安裝和維護更經(jīng)濟。· 體重比能量高,內(nèi)阻小,輸出功率高。
·充放電性能高,自放電控制在每個月2%以下(20℃)。
·恢復性能好,在深放電或者充電器出現(xiàn)故障時,短路放置30天后,仍可充電恢復其容量。
·溫度適應性好,可在-40~50℃下安全使用。
·無需均衡充電,由于單體電池的內(nèi)阻、容量、浮充電壓一致性好,確保電池在使用期間無需均衡充電。
·電解液被吸附于特殊的隔板中,不流動,防涌出,可堅立、旁側、或端側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