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配置之前呢,先說兩個問題:
1)陽離子和陰離子PAM:對于污水廠而言,一般濃縮脫水采用陽離子PAM,因為大多生物污泥帶負電荷;而絮凝沉淀多采用陰離子PAM,因為混合池投加PAC后,溶液整體呈現(xiàn)出聚合陽離子狀態(tài),即帶正電,故這時候采用陰離子PAM更有利于電中和。
但是想了想,如果單純從電中和角度來看,那么絮凝沉淀這塊可不可以分的更細呢。當采用混合池+機械絮凝池+斜管沉淀池進行深度處理時,進入混合池的溶液中帶負電荷的污泥濃度整體不會太高,混合池中,PAC與磷及負電的膠體顆粒發(fā)生吸附架橋反應,整體呈現(xiàn)正電,絮凝池中,帶負電的PAM與混合池帶正電的膠體顆粒發(fā)生電中和反應,更利于后面的沉淀。當采用高密池工藝時,由于有污泥回流的存在,會不會在不考慮PAM投加時,絮凝池整體呈現(xiàn)出帶負電荷的狀態(tài),此時如果采用陽離子PAM會不會更有利呢,因為污泥濃度要高點,也即溶液中負電荷量要多些,當然了僅是個人看法,就查閱到的資料來說,高密池仍然采用的的陰離子PAM。就如前面說的,無論陰陽離子PAM,不考慮電中和作用,對各種膠體(無論正負電荷)都具有一定的吸附架橋功能。
2)PAM溶解攪拌的問題:因為PAM粘度比較大,網(wǎng)上看了下,多數(shù)廠家推薦的攪拌速度都大于150r/min,介于200-400r/min之間,主要是難于充分溶解,是邊加料邊進水邊攪拌邊溶解,而非一池子水一下子把所有的PAM倒進去進行溶解。這個轉速下的攪拌,建議采用三葉推進式攪拌器,因為它的轉速適用范圍合適,介于100-500r/min。
于配置,PAM通常采用三聯(lián)箱一體化的設備,它由下列幾部分組成:干粉投加系統(tǒng)、進水分配系統(tǒng)、一體化組合式三聯(lián)箱體、自控系統(tǒng)等。
1)干粉投加系統(tǒng):由螺旋進料電機、料斗、振蕩器、加熱裝置、預混系統(tǒng)等組成。螺旋進料電機一般變頻調節(jié),可以控制干粉的投加量;料斗用來盛放干粉,通過物位儀來檢測料斗內(nèi)的物料量,進而控制進料電機的啟停;振蕩器可以防止物料出現(xiàn)空穴;加熱裝置安裝于螺旋進料管的外側,去除干粉中的水分,防止干粉板結,進而避免造成堵塞管路及溶解不均勻問題;預混系統(tǒng),有的也叫預浸潤系統(tǒng),下圖采用的是環(huán)形分散器對壓力水流進行分散,噴灑在固體干粉上,進而對其浸潤,當然也有其它一些構造形式,比如下方額外設置一個過濾網(wǎng),防止板結的干粉落下去等。
2)進水分配系統(tǒng):一般進水有兩個去路,一路去溶藥槽,一路去預混器,當然了進水管的啟閉是通過電磁閥來控制的,電磁閥的啟閉是通過槽內(nèi)的水位來控制的。
3)一體化組合式三聯(lián)箱體:有三個格子組成,如上圖所示,個格子叫做溶藥槽,浸潤過的干粉藥劑在此溶解后,溢流排入第二個格子,即熟化槽,然后再經(jīng)過溢流排入第三個格子,即貯藥槽。一般在前兩個槽內(nèi)設置攪拌器,便于藥劑的充分溶解。槽內(nèi)設有溢流管、放空管、折板、液位計等。第三個貯藥槽與計量泵相連接,這里涉及到一個控制問題:即當?shù)谌齻€貯藥槽液位下降至一定高度時,需要開始進水配藥問題。
當計量泵流量>進水管流量,也即配的沒有用的快,那么很快第三格就抽干了,此時就會出現(xiàn)故障。
當計量泵流量<進水管流量,也即配的比用的快,那么過一會兒第三格液位就能達到高液位,進而控制進水電磁閥停止進水了。
當計量泵流量=進水管流量,兩者一樣快,那么第三格將始終處于低液位狀態(tài)。
綜上所得:進水管流量一定要大于計量泵流量,這樣便能實現(xiàn)自動控制了,否則的話,就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計量泵停止運行的情況。至于如何大于,進水管路流量、水壓及管徑的問題了。
4)自控系統(tǒng):這里不再贅述,主要是一些液位計及物料儀等儀器來控制電磁閥的啟閉及電機的運行。
總之,PAM不如PAC那么容易配置,所以采用一體化的裝置來簡化人工操作,至于PAM一體化裝置要不要設置備用,個人覺得在PAC存在的情況下,可以不用設置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