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認知中,“教育”是一個嚴肅的、“高大上”的,甚至有些“刻板”的字眼。一提起“教育”,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干凈整潔的教室、一絲不茍的老師和坐姿端正、遵守紀律的學生,也有人可能會想到晚上八九點的作業(yè)輔導班、周末的興趣特長班等。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圍繞著考試和分數(shù)打轉,可能不會有太多的人思考過諸如“教育為什么存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通過教育成長為幸福、成功的人”一類的問題。
作為一名“非體制”的教育工作者,陳巨來先生在他的新書《教育陳說:追尋生命的意義》中給出了上述問題的。在他的教育實踐中包含巡山、遠足、野外騎行、駕駛小帆船等“非主流”的教育項目。陳巨來先生認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這類“山野教育”是學校教育所無法代替的,學校教育給予孩子知識和理論,而“山野教育”給予孩子的則是實踐和體驗,兩者組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教育。至于這類“山野教育”的實際開展情況,以及陳先生在其教育實踐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等,都被化成了一篇篇散文性質(zhì)的小文章,詳略得當?shù)厥珍浽诹恕督逃愓f: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中。
筆者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中,印象較深的是陳先生開設的“騎行志天下”教育實踐課程,特別是2018年和2019年的那兩次,陳先生帶領數(shù)位學員(基本都是四五年級的小學生和初中生)騎行當年紅軍的長征路,歷川、藏、青、陜多個省份,總行程千余里,既讓孩子們磨煉了意志,強健了體魄,又讓孩子們真正認識了紅軍當年條件的艱苦和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可謂是真正實現(xiàn)了“志天下”的目標。
在筆者看來,《教育陳說:追尋生命的意義》一書的特點是把教育建立在了真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它跳出了千篇一律的“學?!o導班—家庭”的框框,里面有大海,有山巒,有田野,有草原,有活潑可愛的動物,有芬芳美麗的花兒……這些本應該都是孩子們?nèi)粘I钪械囊?,陳先生在其教育課程中努力地把這一切“重現(xiàn)”給了孩子。此外,在巡山過程中,在千里騎行的路上,他還會不斷與孩子們交流溝通,與學員展開對話,分享自己的種種感悟和心得,以此開闊孩子們的視野,進而影響孩子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蛟S,正如陳先生在本書后記中所說的那樣,他做這一切是為了探索一條關于追尋生命意義的青少年成長之路,讓每一個孩子做到身上有力、眼中有光、胸懷大志、奮勇前行!
需要伊薩ESAB等離子切割機配件聯(lián)系濟南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