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蛋白日糧概念及其理論基礎
低蛋白日糧概念
低蛋白日糧是相對于典型日糧或按某一飼養(yǎng)標準配制的日糧而言,蛋白質水平較低的日糧。與高蛋白日糧相比,低蛋白日糧的限制氨基酸種類較多和限制程度較大,日糧限制性氨基酸的滿足程度制約低蛋白日糧的蛋白水平。
低蛋白日糧理論基礎
動物對蛋白質的需要,實質上是對氨基酸的需要。高蛋白日糧通過高蛋白水平來滿足動物對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在滿足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需要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其他必需氨基酸的浪費。降低日糧蛋白質水平并補充一些人工合成氨基酸滿足動物對限制性氨基酸需要,可明顯減少必需氨基酸的浪費。
蛋白質中各種氨基酸在動物中的營養(yǎng)作用,猶如由二十多塊木板條圍成的木桶,每塊木板條代表一種氨基酸,蛋白質的生產效果猶如木桶里的容水量。 如果飼料缺乏某種氨基酸,即如木桶上的某塊木板短缺,其它木板條再長盛水量也不能增加,生產水平只停留在最短的一條木板的水平上,這種氨基酸限制了蛋白質的利用率,稱為限制性氨基酸,這就是氨基酸平衡的木桶原理。
降低日糧蛋白水平,補充必需氨基酸,隨著氨基酸滿足程度的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逐步改善。由此可以看出,就動物生長而言,氨基酸滿足程度比日糧的蛋白水平更為重要。
早在1944年,Block和Bolting就得出生長動物的氨基酸需要量可以由動物體蛋白的氨基酸組成來確定的結論。Howard(1958)最先提出理想蛋白質的概念, Mitchell(1964)給出了理想蛋白質的正式定義,即“所缺乏的是一個比較的尺度,用氨基酸的混合物或可以被完全消化和代謝的蛋白質來表述,這一氨基酸混合物與動物維持和生產的氨基酸需要量相比,其組成應完全一致”。 近20年來,許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豬的理想蛋白質氨基酸模式,并且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而添加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糧蛋白質水平,就是將理想蛋白質氨基酸模式的理論應用于實際。Wang和Fuller(1990)將理想蛋白質定義為每一種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總量都具同等限制性的日糧蛋白質。如果一個日糧缺乏一種或幾種必需氨基酸,則可以通過添加不足的必需氨基酸來改變蛋白質的沉積的速度,如果日糧中缺乏非必需氨基酸,則添加任何氨基酸都會改變氮沉積?,F(xiàn)在普遍認為,理想蛋白質是指這種蛋白質的氨基酸在組成和比例上與動物所需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組成和比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間以及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間的組成和比例,動物對該種蛋白質的利用率應為100%。
所謂的低蛋白日糧是指將日糧蛋白質水平按NRC推薦標準降低2%~4%,通過添加工業(yè)合成氨基酸,降低蛋白原料用量來滿足動物對氨基酸需求(即保持氨基酸的平衡)的日糧。
降低日糧蛋白水平時日糧的限制氨基酸種類較多和限制程度較大,因此日糧蛋白水平降低程度與該水平時日糧添加的合成氨基酸種類和水平能否滿足日糧氨基酸的缺乏種類和缺乏程度影響生長育肥豬的生長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