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理分析法
原理分析法是指在詳細了解故障的情況,根據(jù)電火花加工機床的工作原理進行故障分析
2.例行檢查法
例行檢測法是指維修人員對設備啟動前所進行的例行檢查。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電源
查看電火花線切割機的進線電源,其電壓波動是否在±10%范圍內、高次諧波是否嚴重、功率因素的大小、是否需安裝穩(wěn)壓電源等。
(2) 線切割加工液
線切割機加工液的作用是冷卻、洗滌、排屑等,因此線切割加工液是否合格直接關系到加工后工件質量的好壞。檢查線切割加工液是否太黑,是否有異味,如是,那么其綜合性能就會變差,容易導致斷絲。
(3) 電極絲(鉬絲)
電極絲的質量、安裝、保存等因素直接關系到加工后工件質量的好壞。檢查電極絲是否選擇得當,加工厚工件應選用粗一點的電極絲,這樣有利于排屑,也可提高其張力;檢查電極絲安裝的松緊程度,太松時,電極絲抖動厲害,容易斷絲,太緊了,內應力增大,也容易斷絲;檢查電極絲安裝的位置是否偏離中心位置是否不在同一平面內,如是,電極絲極容易被卡斷或夾斷;檢查電極絲的保存是否規(guī)范,如在存儲時有受潮、氧化、暴曬情況,那么電極絲也會因此變脆而易斷。
(4) 控制柜
因靜電等原因,控制柜內很容易灰塵累累。這些灰塵在受潮時,會腐蝕電路板,造成短路或斷路情況,進而損壞電子元件等,甚至整個電路板報廢,因此,維修前一定要檢查。
3. 易損件檢查法
易損件檢查是指設備啟動后,維修人員針對出現(xiàn)的故障要進行檢查的部位。設備長期運行后,出現(xiàn)的故障大部分都是由于易損件的損壞而造成的。易損件主要有導輪、擋絲裝置、斷絲保護擋絲體、導電塊、緩沖墊、行程開關等。下面簡單介紹維修人員如何進行易損件的檢查。
(1) 導輪
線切割導輪的主要作用是減少摩擦力和將鉬絲定位。如出現(xiàn)導輪位置不對、導輪不轉、導輪表面有凹槽等問題,就會引發(fā)多種疑難故障。導輪位置不對,不可能加工出合格工件;導輪不轉,表面磨損加劇,導輪表面很快就會被鉬絲割成凹槽。若凹槽較淺,當鉬絲有較大的抖動時,會使鉬絲局部過分靠近工件,從而使放電電流過大或因拉弧而燒斷鉬絲,同時切割面表面質量變差;若凹槽較深,高速運動的鉬絲在輕微的抖動下,就會被凹槽兩壁夾斷。因此,維修人員一定要仔細檢查導輪上與鉬絲接觸的表面。
(2) 擋絲裝置
擋絲裝置的主要作用是定位鉬絲。檢查時一定要注意擋絲裝置中的排絲柱是否貼近鉬絲,排絲柱是否已被割成凹槽。另外,還要仔細觀察貯絲筒上有無疊絲現(xiàn)象。
(3) 斷絲保護擋絲體
斷絲保護擋絲體的主要作用是斷絲保護,防止因斷絲后電極絲被攪亂。檢查時,測量斷絲保護開關是否為常閉狀態(tài),如不是,應調整斷絲保護擋絲體位置,使斷絲保護開關處于常閉狀態(tài)。
(4) 導電塊
電火花線切割機導電塊的主要作用就是導電。而導電塊極易損壞,如被割成深凹槽、表面被氧化等,這都會導致導電塊與鉬絲接觸不良。當接觸不良時,可能會導致高頻脈沖電流很小,甚至沒有高頻脈沖電流輸出。
(5) 緩沖墊
緩沖墊在換向時起緩沖作用。檢查時要傾聽走絲機構發(fā)生的聲音,尤其是換向時的聲音。如聲音異常,伴隨振動很大,一般來說,就是緩沖墊已損壞。
(6) 行程開關
行程開關的主要作用是換向或斷高頻。
運絲電機不能換向;換向不能斷高頻。行程開關在頻繁的擠壓后,很容易損壞或接觸不良。當行程開關出現(xiàn)故障后,接觸器不能斷電,從而引起運絲電機不能換向。有的線切割機將行程開關另一對觸點作為斷高頻的控制信號。當行程開關接觸不良或損壞時,就會出現(xiàn)換向不能斷高頻現(xiàn)象。